東進政策重要推手 巴爾逝世(下) Architect of East Treaties: Egon Bahr died (2)

上接:東進政策重要推手 巴爾逝世(上) Architect of East Treaties: Egon Bahr died (1)
巴爾(左)與勃蘭特(Willy Brandt, 右)攜手推動東進政策,是日後兩德和解統一的關鍵
photo credit: www.fr-online.de/politik/egon-bahr-der-ewig-neugierige,1472596,31510808.html

以接近求變化
這個政治態度讓接下來數年的情勢產生重大轉變。巴爾認為,若要改變由俄羅斯主導「東部封鎖」的局面,唯有仰賴長期政策循序漸進以及低盪(緩和)的政治氛圍才可能促成,最重要的是獲得莫斯科方面認可。在冷戰期間,這類政治思維被大力撻伐、且被認為是想引起注意。當時主流意見為強硬對抗「東部封鎖」。巴爾在1963年首度於圖青天主教學院(Evangelischen Akademie Tutzing)的演講上,公開提出這番理念:「以接近求變化」(Wandel durch Annäherung)。

勃蘭特是新東進政策及德國政策理念的實質推廣者,其並於1969年就任西德聯邦總理。巴爾也至波昻的總理府繼任國務秘書,主導與俄羅斯及波蘭的條約協商,朝向放棄武力和關係正常化發展。

此外,他也試圖與東德政府友好接觸,以改善兩德關係,並簽署邊境條約。巴爾某次提及他和勃蘭特的責任劃分:「他是真正的建造者,我只是畫藍圖的建築師。」1972年,巴爾成為聯邦國會議員,入閣擔任聯邦特殊事務部部長,任內推動東進政策及德國政策。

社民黨團悼念巨星殞落
1974年,勃蘭特因吉爾勞姆(Günter Guillaume)為東德間諜一事而卸下總理職務,身為勃蘭特好友的巴爾稱此為其生涯最低點。時任國會社民黨國會黨團主席的維納(Herbert Wehner)在1974年5月7日勃蘭特辭任時曾大聲說道:「維利(即布朗特之名),你知道我們都愛你。」當時巴爾雙手掩面忍不住大哭,這個畫面也被留下了記錄。巴爾事後表示維納的行為是偽善的最佳代表,維納早已主張讓勃蘭特下台,最終也成真。

然而此後巴爾持續活躍於政壇,並在繼任勃蘭特的施密特(Helmut Schmidt)麾下擔任聯邦經濟合作部長。他直到1976年國會重選後才卸下內閣職務,並在國會議員的職務之外也投入社民黨黨務。軍備裁減和和平政策仍是其政治理念的核心,在各黨派間努力推動。

因此他在1990年就已主動向前身為德國社會主義統一黨(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, SED)的民主社會主義黨(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, PDS)黨主席濟西(Gregor Gysi)尋求對話。濟西哀悼過世的巴爾是「極度聰明、敏感而富有言辭之才的政治家」。他印象十分深刻,巴爾「完全不受外在的反對意見所影響」。

各方表達哀悼之意
德國總統高克(Joachim Gauck)向巴爾遺孀阿黛海德(Adelheid)致哀的信中亦提到巴爾對全球和平政策的貢獻:「他的所作所為讓我們認知到世界是一體而共生的存在。他證明了世界性的安全與和平政策是可行的,且必須全人類共同來實現。」透過巴爾致力與東歐國家和解的努力,也證明了「我們德國人能夠將歷史導向正途」。

自民黨主席林德(Christian Lindner)也在推特上表示哀悼之意:「新東進政策的成功應歸功於巴爾。對於這樣一位偉人的殞落,自民黨深感遺憾。」(編譯:Wendy、Ku)

沒有留言 on "東進政策重要推手 巴爾逝世(下) Architect of East Treaties: Egon Bahr died (2)"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