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之路:年輕藝術家 在德機會多 Young Artists Have Great
Chance in Germany
好的藝術家能名利雙收,但新鮮人若想打進藝術市場並取得極大成功,得先越過層層的阻礙。基於這個原因,德國現在提供年輕藝術家良好的創業機會。
德國藝術圈人才濟濟,年輕藝術家需要的只是機會 photo credit: Julian Stratenschulte/artsation.com/journal/editorial/made-in-germany-zwei |
牆上展示著米蘭大教堂前廣場一隅的景象,這幅油畫是由李希特(Gerhard Richter)所作,看起來像是焦點模糊的黑白照片。對新買家來說,這幅作品價值將近2900萬歐元(約新台幣11.9億元)。若你的作品能和李希特、勞合(Neo Rauch)或是古爾斯基(Andreas Gursky)這類年輕德國藝術家一樣創下破紀錄的高價,將不必再憂心生活問題。當今只有部分仍在世的藝術家能有如此豐厚的收入,對其他藝術家來說,大部份的人只能過著經濟拮据的生活。
光是今年,德國就有將近4800名年輕人選擇進入大學就讀視覺藝術、繪畫、雕刻或是其他新媒體學科,未來德國的藝術市場將不必擔心年輕藝術家短缺的問題。Wallrich資產管理公司,一家專門替富豪管理私人資產的企業,發佈報告顯示,藝廊與展覽會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。
藝廊是最好的跳板
波特(Bertold Pott)在科隆擁有一家藝廊,專門展示現代藝術作品。他認為在最佳情況下,藝廊應是藝廊老闆和藝術家合作融洽的產物。因為藝廊老闆可以為藝術家建立人脈、帶來人群、媒合展出機會,也是很好的諮詢對象。如此一來,藝術家才能專心創作。波特都是親自尋找藝術家,「聯繫藝術家這件事,有時候得從私人關係著手,例如透過熟人、朋友或藝術家,才能認識某些藝術家。此外,有時候也得參加許多展覽或商業雜誌才能認識藝術家。有時候也會有藝術家造訪我的藝廊,上門自我介紹。不過多數情況下,還是得自己從私人管道聯繫。」
不過他建議,藝術家最好別太過積極主動聯繫藝廊。「初期最重要的是,找到合適的地方、和合適的藝術家協展、與合適的策展人搭上線。」他表示:「我只能建議他們,一開始別只在意能獲致多少金錢利益。」畢業後的頭兩到三年,是藝術家找對合作藝廊的最佳時機。
第一步:替代空間(Offspace)
然後呢?如果藝術家才剛從大學畢業,仍然名不見經傳,且完全沒有展出經驗,他該如何找到展覽機會?萊(Alwin Lay)說:「如果是這樣,那他已經犯了幾個錯誤。」因為在學生時期,大部分的人往往已經在閒暇時逛過數個展覽,並從中建立起人脈。萊就是這樣的藝術家新鮮人。他在2013年春天才完成學業,從科隆媒體藝術大學(Kunsthochschule für
Medien Köln)畢業。在此之前,他在杜塞道夫藝術學院(Düsseldorfer Kunstakademie)就讀。
萊位於科隆的工作室並不是極度舒適,但裡頭的擺設徹頭徹尾就是個典型的工作室:寬敞明亮的房間、小巧簡單的廚房、一張高架床、書桌、餐桌擺在正中央──所有的家具都像是從跳蚤市場找來的。只要點燃火爐,寒意就會被驅到拉門之外。萊同時也擔任另一個藝術家的助理好賺取生活費,此外他也偶爾拍攝藝術展覽的紀錄片。
他也在科隆的Simultanhalle擔任無給職的策展人,Simultanhalle是所謂的「替代空間」。這種策展空間往往是由年輕的藝術家或藝術專科學生主辦展覽,在某個工作室、閒置空間、或甚至私人居所,展出年輕藝術家的作品。如此一來,學生和年輕的畢業生就有機會習得第一手的展覽經驗,並且拓展自己的知名度。不過,這些展覽完全是非營利性質。(編譯:Wendy、Ku)
其他就業相關: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dw.de/karriere-nebensache-junge-k%C3%BCnstler-in-deutschland/a-17301520
沒有留言 on "藝術之路:年輕藝術家 在德機會多(上) Young Artists Have Great Chance in Germany (1)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