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都會中心房價居高不下,促使人們在郊區購置房產通勤,但現在德國情況有所改變。 photo credit: www.focus.de/regional/berlin/verkehr-mehr-pendler-zwischen-berlin-und-brandenburg_aid_1076962.html |
市場供需
伏伊特蘭德也注意到,目前有相當數量房產擁有者利用低利快速償還貸款;而有些人則投入大筆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,以便在下一波金融危機前,確保自身財產。但於此同時,租金也有向上調整的傾向。因此給付能力較低的族群,如退休者、失業者或學生無法負擔房產,儘管市場目前看似仍處於健全狀態。
聯邦銀行的漢森評論到:「價格波動反映出房屋短缺的情況,但房價上升情形大多集中在大城市,因為其對投資人有極高吸引力。」包括德國都市學研究所(Deutsche Institut
für Urbanistik,DIFU)所長貝克曼(Klaus J. Beckmann)在內的專家則提倡,在這些大城市或都會地區中開發更多居住用地。這些地方可能目前處於閒置狀態,例如過往的工業或者鐵路用地。
部分反對者宣稱,現正興建之住宅將因人口數停滯造成需求下降,貝克曼則反駁:「這個觀點乍看之下很有說服力,但事實上現今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:家戶規模逐漸縮小,因此在相同的人口總額下,需要更多房屋來容納。」
僅部分區域存在問題
但專家也提及,不需因為聯邦銀行的此份報告感到過度恐慌。雖然過去數年房地產價格提升5~10%,但也是因大城市如科隆、漢堡、慕尼黑和法蘭克福需求上升所致。他說:「在人口數下降的魯爾區(Ruhrgebiet)或東德,市場狀況就沒有這麼緊繃,投資情況也較少,因為房屋較難轉租,房價也較為穩定。」
伏伊特蘭德亦指出,聯邦銀行在報告中使用「計量經濟學計算公式」來描述不動產市場狀況。如此一來可以追蹤上升的房價與租金,但其中有個致命缺點:人為因素。「人們偏好已經改變,由於通勤成本上升,他們願意為市中心房產付出更高房價,不願僅應付通勤所需而購置第二輛車。」
以「移民數」考慮穩定程度
基本上若越多個人在城市裡擁有房產,此情況是值得慶賀的。除了個人財產的保值外,私人房產也會帶來家戶間的連結。貝克曼表示;「人們在考慮是否搬到城中,或者其他地方時,總會再三思考。若該地區居民皆長住久安,這也是吸引他們入住的重要因素。也因此我們往往會詢問,該區域與移民區的相距多遠。」
但若從反面看來,擁有個人房產卻正好打擊到雇主的需求,限制了其調派工作的機動性。總結各專家看法,未來一年房市仍然維持其熱度,尤其在大城市中將難以找到合理價位住宅;若是無法負擔高昂房價,那就得向城郊尋覓了。(編譯:Ku、Wendy)
其他租房相關: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dw.de/wohnen-ein-teures-vergn%C3%BCgen/a-17179387
沒有留言 on "當居住權成為奢求(下) Home, A Luxurious Enjoyment (2)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