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小時的塞車、公路上的坑洞、毀損的橋樑,在在顯示出德國道路正在「向下沈淪」,這是遊說團體、專家和政治家一致的看法。那誰又該為維修買單?
德國公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常常龜裂 photo credit: www.abendblatt.de/hamburg/polizeimeldungen/article1567756/Vollsperrung-die-Hitze-macht-Autobahn-29-kaputt.html |
但這美麗面紗背後的真相卻是:道路施工數量急遽上升,而駕駛在車陣中越塞越久,原因不外乎封閉的受損橋梁、還有因漫長寒冬而受損的路面。
「德國經濟走下坡」
烏帕塔大學(Universität Wuppertal)教授貝克達爾(Hartmut Beckedahl)長久關注研究道路設計與工程,並對此批評道:問題存在已久,但卻未獲得足夠政府關注。「若不從根本解決,我擔心德國經濟20年內將會走下坡,」他表示。
每平方公尺的道路需要1.3歐元(約新臺幣54元)進行維護,但根據貝克達爾計算,現行支出約僅此數值一半。從聯邦和各邦議會數據看來,德國每年在道路維修的經費上短缺約72億歐元(約新台幣3017億元)。
繼續閱讀:德國:坑巴之國(中) Germany: Republic of Holes (2)
其他公共建設相關:
德國重工機械:面臨強烈挑戰(下) GERMAN MACHINERY: CHINA’S CHALLENGE (2)
新政府:國家主導、市場無力? Coalition Agreement: More State, Less Market?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dw.de/deutschland-die-schlagloch-republik/a-17583627
德國重工機械:面臨強烈挑戰(下) GERMAN MACHINERY: CHINA’S CHALLENGE (2)
新政府:國家主導、市場無力? Coalition Agreement: More State, Less Market?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dw.de/deutschland-die-schlagloch-republik/a-17583627
沒有留言 on "德國:坑巴之國(上) Germany: Republic of Holes (1)"